1、選擇適宜的藥物
任何一種藥物對某一器官組織的選擇作用,與藥物的化學結構及組織生化過程的特性有關。一般來說,一種藥物在一定的劑量下對某一種疾病療效最佳,如氯霉素對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療效較好,對大腸桿菌引起的疾病療效則次之。因此,豬群發病時,應先確診是什么病,再針對致病的原因確定用什么藥物,嚴禁不經確診就盲目投藥,在給藥前應先了解所選藥物的內含成份,同時應注意藥物內含成份的有效含量,避免治療效果很差或發生中毒。
2、考慮豬只本身因素
2.1品種差異
不同品種的豬,對同一藥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使用敵百蟲驅蟲除豬蛔蟲,本地豬的耐受量比外來品種豬大得多
2.2 生理差異
由于仔、老齡豬及母豬的藥物代謝酶活性較低,所以對藥物的敏感性比成年豬及公豬為高。如仔豬對痢特靈特別敏感,易發生中毒;懷孕期使用擬膽堿藥、瀉藥易引起流產或早產;哺乳母豬使用藥易通過乳汁對仔豬產生藥物反應,故臨床選藥時應加注意。
2.3 個體差異
種類相同、體重大致相等的不同豬只,對藥物的感受存在差異,表面為對藥物的耐受性和高敏性。具有對某一藥物耐受性個體可接受甚至超過其中毒量,也不引起中毒;而具有高敏性個體即使小劑量就能產生強烈的反應,甚至引起中毒。如使用青霉素時可引起個別豬只過敏甚至休克死亡。
2.4機體機能狀態
一般來說,當機體處于異常狀態時,藥物作用顯著,而在機體正常時,藥物作用不明顯或無效。如豬只在高熱哩對解熱藥氨基比林敏感,但健康時作用不明顯或無效,肝腎的機能障礙常影響藥物的轉化和排泄,從而使藥物作用加強與延長,容易出現毒性,特別是在連續用藥時易發生蓄積中毒。所以,肝功能不正常時,最好配合使用保肝解毒藥,如葡萄糖、維生素C等;當腎功能不全時,最好配合使用腎解毒藥,尤其是在使用磺胺類藥物時,必須同時加喂等量的碳酸氫鈉。
2.5飼養管理水平
飼養管理條件的好壞,均影響藥物的作用。許多藥物的治療作用必須在動物體具有抵抗力的條件下才得以發揮,如磺胺類藥治療感染性疾病時,病原體的最后消除必須靠機體的防御系統。
2.6環境因素
環境條件、飼養密度、豬舍溫度、光照、通風情況等均可影響藥物的效應。
3、確定最佳用藥劑量和療程
藥物要有一定的劑量,在機體吸收后達到一定的藥物濃度,才出現藥物的作用。要發揮藥物的作用而又要避免其不良反應,必須掌握藥物的劑量范圍。要根據疾病的類型以及藥物的性質和豬群的具體情況來確定用藥療程,一般連續用藥3-5d,癥狀消失后再用1-2d,切忌停藥過早而導致疾病復發。
4、選擇最佳給藥方法
不同的給藥途徑不僅影響藥物吸收的速度和數量,與藥理作用的快慢和強弱有關,有時甚至產生性質完全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鎂溶液內服起瀉下作用,若靜脈注射則起鎮靜作用。豬群常用給藥方法有內服給藥、注射給藥、直腸給藥、皮膚給藥等,由于不同藥物的吸收途徑和在體內的分布濃度的差異,對基本種疾病的療效是不同的。
4.1內服給藥
包括拌料和飲水,藥物因受胃腸內容物、胃腸道內酸堿度、消化酶、胃腸道疾患、高熱的影響而吸收不規則、不完全,故藥效出現較慢,且內服給藥,藥物吸收后必須經過肝臟才能進入血液循環,部分藥物在發揮作用之前即已被肝臟轉化而失去活性,使進入人體循環的藥量減少。因此,腸道感染時,應選用腸道吸收率較低中不吸收的藥物拌料或飲水;全身感染時,則應選用腸道吸收較高的藥物拌料或飲水。豬群發病期間,一般食欲下降,飲水給藥可獲得有效藥量,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藥物以及在水中易分解降效或不耐酸、不耐酶的藥物則禁止以飲水方式給藥。如痢特靈微溶于水,飲水給藥時沉淀下來的痢特靈顆粒極易引起中毒。
4.2 注射給藥
包括皮下注射、股份注射和靜脈注射等。皮下組織血管較少、吸收較慢、刺激性較強的藥物不宜作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吸收較快而完全,油溶液、混懸液、乳濁液均可肌肉注射,但刺激性較強的藥物作深層肌注;靜脈注射無吸收過程,藥效出現最快,適于急救或需輸入大量液體的情況,但一般的油溶液、混懸液、乳濁液不可靜注以免發生栓塞,刺激性大藥物靜注時不可漏出血管。
4.3直腸給藥
是將藥物灌注至直腸深部的給藥方法。通過該種方法可以治療便秘、補充營養等方面能發揮較好的作用。
4.4 皮膚給藥
通過皮膚吸收藥物以達到局部藥效的作用,特別適宜治療體外寄生蟲病。但脂溶性大的殺蟲藥可被皮膚吸收,應防中毒。
5、注意藥物的不良的反應。有些藥物由于選擇性低,作用范圍廣泛,當某一作用被作為用藥目的時,其他作用就成為副作用。當藥物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久或機體對某一藥物特別敏感時。少數病豬在應用極小量的某種藥物時,會出現皮疹、發熱、血管神經性水腫、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甚至過敏性休克等過敏現象。
6、合理的用藥配伍
6.1
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藥物稱為配伍用藥。在配伍用藥中,各種藥物的作用相似,藥效增加,稱協同作用。協同作用又可分為相加作用和增加強作用,臨床上利用藥物的相加作用以減少單用某一藥物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如三溴合劑的總藥效等于鉀、鈉、銨溴化物三種相加的總和;臨床上利用藥物之間的增強作用以提高療效。如磺胺類藥物或某些抗生素與抗菌增效劑(TMP)合用,其抗菌作用大大超過各藥單用時的總和。在配伍用藥中,各種藥物作用相反,引起藥效減弱或互相抵消,稱為拮抗作用。如應用普魯卡因局部麻醉時,若用磺胺類防治創傷感染,則會降低磺胺藥物的抑菌效果。但臨床上可利用藥物的拮抗作用以減輕或避免某藥物的副作用或解除某藥物的毒性反應。
6.2 重復用藥
為了保持藥物血中濃度,繼續發揮該藥的作用,往往重復用藥。但重復用藥可使機體對某一藥物產生耐受性,而使藥物作用減弱;亦可使病原體產生耐藥性,而使藥效下降或消失。特別是使用抗菌素時,用藥劑量和療程不足,病原體的耐藥性更易產生。
6.3配伍禁忌
在配伍用藥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相互混合后,有可能產生物理、化學反應,使藥物在外觀或藥理性質上產生變化。相互有配伍禁忌的藥物不能混合使用。如某一豬場,飼料中添加有鹽霉素的情況下,在豬群發生氣喘病時,又使用了泰妙菌素,結果導致泰妙菌素的毒性增強,造成大批豬只的死亡。又如鹽酸四環素配用碳酸氫鈉注射稀釋時,會析出四環素沉淀而喪失藥效。
7給藥次數與間隔時間
給藥次數決定于病情,一般每天2-3次。重復用藥不見效時應改變治療方案或更換藥物,給藥間隔時間取決于藥物消除速度。如健胃藥宜在飼喂前給藥,有刺激性的藥物定在飼喂后給藥。
8、防止病原菌產生耐藥性
許多豬場反映,用抗菌藥給豬治病,給藥的劑量越來越大,但療效越來越差,其原因主要是細菌對藥物耐藥性增強了。許多飼料廠家在飼料中加入少量抗菌藥作添加劑,豬群長期服用后,產生不同程度的耐藥性,以致在用同類藥物治療豬病的效果就很差了。
9、疫苗接種期內慎用藥物
在接種弱毒活疫(菌)苗前后5d內,禁止使用對疫苗敏感的藥物、抗病毒藥物(如病毒靈、病毒唑等),激素制劑(如進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等),并避免用消毒劑飲水,以防將活的細菌和疫苗病毒殺死或抑制,從而造成免疫失敗。在疫苗接種期可選用抗應激和提高免疫能力的藥,如維生素類、高效微量元素及某此具有免疫促進作用的中藥制劑等,以提高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