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基地投入50多萬元引進了一套母豬群養自動化養豬設備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可實現自動個體投料、自動身份識別、發情自動監視、生產數據現場采集等,完全實現了養豬智能化,而且還大大節省了人力、提升了經濟效益。
1000頭豬只需一個人管理,生態養殖基地的一個母豬豬舍,近千平方米的面積寬敞整潔,幾乎聞不到刺鼻的氣味。每頭母豬都被群養系統配備的鋼柵欄間隔開,大多數都安靜地趴在地上。像漏斗一樣的自動投料機一字兒排開,給人以整齊、標準化的感覺。
養殖基地負責人介紹,目前基地共有13棟豬舍,面積約8000平方米,主要養殖梅山豬、梅山雜交一代豬,每年向市場供應肉豬8000多頭,如今在圈的豬仔數量有4000多頭,但整個養豬場只有10名工人。
提起自動化養豬系統,他顯得很興奮:“自從引進了這套系統,智能化養豬變成了現實,平均1000頭豬只需要一個人來進行管理。”負責這間豬舍管理的師傅正在檢查維護自動投料設備、豬槽模具,他的感觸是,以前喂豬時都是人工配料喂料,一個人能喂養一百頭豬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只需輕輕按一下按鈕,所有的工作全部實現了自動化,非常輕松。“過去幾乎是寸步不離豬舍,現在差不多可以當‘甩手掌柜’了,每天只要上午下午各花費一到兩個小時就行。”
每頭母豬有6平方米活動空間,之所以能對母豬進行智能化管理,是因為每頭母豬耳朵上都戴有一個電子耳標。管理系統通過對母豬電子耳標進行掃描,就可完成母豬個體的精確自動喂料、發情鑒定自動監測、不同生產階段母豬自動分離,并可將所有需要了解的母豬信息全部傳輸到豬場管理人員的電腦上,形成詳細的檔案管理記錄。
管理系統可按照需要自動分離不同豬只,如發情母豬、待產母豬、生病母豬、需要注射疫苗的母豬等分到分離區,極大地方便了豬場工作人員做出相應處理。
母豬在妊娠期間,必須對所投喂的飼料進行限量,以前依靠人工操作根本沒辦法達到理想效果。如今通過自動化系統控制,飼料從豬舍外的飼料塔中通過管道傳送到飼喂站,根據每頭母豬體況、采食量、營養需求的不同實現精確飼喂,大大節省了飼料。
智能化系統還規定了母豬的活動空間,每頭達到6平方米,非常自由,由于豬的活動空間大,營養適中,健康狀況非常好,不僅疾病越來越少了,產仔均勻度也非常高,弱仔率比以前降低了很多。王建忠說,引進這套系統將使母豬每年提高3-4頭產仔量,以300頭母豬計算,一年可以多產1000頭左右小豬,以一頭1000元計算,直接增加100萬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