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特點:
本病的傳播方式為垂直傳播,僅感染豬,不同品種及其雜交后代均具有同樣的易感性;其發生無明顯季節性;初產母豬多發生,經產母豬極少發生;分娩過感染仔豬的母種豬以后所產幾窩仔豬通常都不發病。呈散發性,每次流行的致死率為10-30%,每胎仔豬的致死率為0-100%;康復豬常成為帶毒者,種公豬可被患病母豬感染為傳播者。
二、臨床癥狀:
妊娠母種豬無任何異常表現,而新生仔豬在剛分娩至幾小時后出現震顫,伴有后肢無力,共濟失調,一窩仔豬中部分或全部發病,但輕重程度各有差異,一般部分發病者癥狀較輕。全部發病者癥狀較重。震顫呈多樣性的舞蹈動作;并且震顫是持續性的,臥地時震顫頻率減少,而睡眠時震顫停止,但站起后又震顫,前肢震動劇烈的仔豬常呈犬坐式,病仔豬行動困難無法吃奶;受噪音、驚嚇、寒泠、興奮等刺激時加重。病程因豬而異,輕的常于2-8周恢復正常,重的常因震顫劇烈或四肢麻痹、痙攣,哺乳困難餓死或因運動障礙被母種豬壓死。震顫消失的仔豬在興奮或應激的條件下,仍可再發病,患豬在生后一周活著的一般預后良好。
三、病理剖檢:
病死仔豬剖檢時無明顯眼觀變化,對神經系統作組織學檢查時在中樞神經系統見有髓鞘形成不全,小腦發育不全,腦血管周圍間隙特別是腦基部充血,出血等病變。
四、鑒別診斷:
根據分娩后新生仔豬呈特征性的持續震顫或痙攣,震顫消失時同健康豬。可作出初步診斷。類癥鑒別須注意與低血糖癥,豬瘟、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乙型腦炎等引起的死胎和產后不久出現神經癥狀而死亡的仔豬病相區別。
五、防治措施:
本病尚無有效疫苗和特效療法。預防本病主要依靠一般性的衛生防疫措施,不從有本病的豬場引進母種豬,防止各種應激性刺激,仔豬吃不到時母乳時,一定要進行人工輔助吃奶或人工哺乳,這樣可使多數病仔豬自然康復而減少死亡。